李升华七律诗 武城


来源: 个人图书馆-难时方觉影孤单

武城武城倾听觅鸣弦,哪见忧民延四边?浅悟即知难判后,深思始晓不...

武城

武城倾听觅鸣弦,哪见忧民延四边?


(相关资料图)

浅悟即知难判后,深思始晓不如前。

苍黄风雨曾多载,美好光阴没几年。

别信煌煌孔丘语,何曾董笔净韦编?

【注释】读宋代诗人刘克庄的《灯夕二首呈刘帅》其二,步韵而咏他事。原诗云:“陌上游人趁管弦,岂知君相尚筹边。细听野老交谈处,犹记兵端未动前。草市收灯如许早,端门瞻跸定何年。书生晚抱忧时志,归画残灰理旧编。”步韵诗作于2023年7月27日。

这首诗的意思是:到武城去倾听寻觅鸣弦,哪见到官员忧民并且延及到四边?稍稍想一想就知道难以预判往后,深入思一思才晓得此已大不如前。苍黄风雨曾经多载,美好光阴没有几年。别相信冠冕堂皇的孔丘语,何曾有过董狐直笔净化过韦编?

首联中的“鸣弦”,即拨动琴弦,使之作响,有官吏治政有道,百姓生活安乐等寓意。典出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在武城 ,闻弦歌之声。”原谓子游以礼乐为教,故邑人皆弦歌。用典见宋代诗人曾巩的《送韩玉汝使两浙》诗:“使传东驰下九天,此邦曾屈试鸣弦。仁声又向新年入,惠泽犹为故老传。翠巘烟云生席上,沧溟风雨到樽前。经营智力量多余,赏燕谁酬白雪篇。”又见宋代诗人王安石的《别葛使君》诗:“邑屋为儒知善政,市门多粟见丰年。追攀更觉相逢晚,谈笑难忘欲别前。客幙雅游皆置榻,令堂清坐亦鸣弦。轻舟後夜沧江北,回首春城空黯然。”

这一联中的“四边”,指四方。见宋代诗人吴中复的《众乐亭二首》其一:“烟波空阔岸低回,草绿花红处处堆。一片湖光分岛溆,四边山色入楼台。从来未有吾民乐,此地欣逢刺史来。目断鄞江何日到,京师只得画图开。”又见宋代诗人苏頔的《望太湖》诗:“杳杳波涛阅古今,四边无际莫知深。润通晓月为清露,气入霜天作溟阴。笠泽鲈肥人脍玉,洞庭柑熟客分金。风烟触目相招隐,聊为停桡一楚吟。”

颈联中的“苍黄”,典出《墨子·所染》,比喻事物的变化不定,反复无常。见清代诗人彭兆荪的《寄题故明孙白谷尚书郊园》诗:“尚书邸第近城闉,老屋当年绰楔新。龙汉已更浮世劫,莺花犹为故侯春。苍黄残卒哀庚癸,恻怆斜阳话甲申。却指秦云通雁塞,函关西望一伤神。”又见宋代诗人晁补之的《钦圣皇后挽辞二首》其二:“苍黄大策中先定,汹涌奸言外独惊。可但触山忧地坼,只应鍊石见天成。江湖自昔波涛远,日月如今昼夜明。尽作儿啼送文母,不知箫鼓若为声。”

尾联中的“董笔”,即“董狐笔”,指春秋时晋国史官董狐在史策上直书晋卿赵盾弑其君的典故。后用以称直笔记事、无所忌讳的笔法。用典见宋代诗人吴龙翰的《读十七全史岁久而彻》诗:“灯火青编结兴长,可能历历记兴亡。董狐笔底风霜重,班马书边兰蕙香。往事输赢棋几局,浮名今古纸千张。重重公案休拈起,中有灵台定否臧。”又见清代诗人戴梓的《春日怀陈太史省斋》诗:“故人迢递忆天涯,御路晨趋金犊车。太史旧曾传董笔,文章今复重江花。梁园好客情初洽,闽海归帆日未斜。圣主祇缘隆帝子,人间漫说贾长沙。”

这一联中的“韦编”,泛指古籍。古代用竹简书写,用皮绳编缀称“韦编”。见唐代诗人许浑的《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居见示詹事相公饯行之什因赠》诗:“紫霄峰下绝韦编,旧隐相如结袜前。月落尚留东閤醉,风高还忆北窗眠。江城夜别潇潇雨,山槛晴归漠漠烟。一顷豆花三顷竹,想应抛却钓鱼船。”又见明代诗人瞿佑的《题鼓吹续音后》诗:“《骚》、《选》亡来雅道穷,尚于律体见遗风。平生莫售穿杨技,十载曾加刻楮功。此去末应无伯乐,后来当复有扬雄。吟窗玩味韦编绝,举世宗唐恐未公。”

[责任编辑:]